胡雪岩的处世哲学是“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多堵墙”,与人交往,他处处为对方着想,胸襟宽阔,豁达大度,不计个人小怨。胡雪岩年轻时,因为擅自借用钱庄银子去资助王有龄,从而被钱庄主管解雇。
清光绪三年(1877年),胡雪岩帮左宗棠创建“兰州织呢总局”,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所官办轻工企业。清光绪四年(1878年),55岁的胡雪岩成立“胡庆余堂”药号,正式营业。胡雪岩在全盛时期开创的胡庆余堂将他救死扶伤的对象范围扩大到全天下所有的百姓。
胡雪岩简介 : 胡雪岩,名光墉(1823年—1885年),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一代商圣”,是中国封建社会商界的一个传奇。他是浙江杭州人。幼名顺官,字雪岩,晚清著名商人。
胡雪岩,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商界名人,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钱庄一个小伙计开始,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中,他聘洋匠、引设备,颇有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立下汗马功劳。几经折腾,他便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
且招牌为“真不二价,”胡庆馀堂现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药的国药号,饮誉中外胡雪岩简介,对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光绪八年(1882),光墉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生丝价格日跌,据他观察,主要原因是华商各自为战,被洋人控制了价格权,胡雪岩高调坐庄。百年企业史上,第一场中外大商战开始了。
在他的这些义举中,胡庆余堂药号的开办,尤为后人们所称道。 关于创办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的缘由,流传至今的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为胡雪岩因胡老太太生病抓药受阻,怒而开药号;一种说法为胡雪岩因小妄生病,抓回的药中有以次充好的一两味药,要求更换时遭到药店伙计的抢白,激愤而开药号。
1、胡雪岩在商场驰骋多年,靠官府后台,一步步走向事业的顶峰,风光无限,但其最终的失败,却也是由官场后台的坍倒和官场的倾轧所致。胡雪岩虽为商人,但他的发迹以及鼎盛与政界要人的庇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清光绪三年(1877年),胡雪岩帮左宗棠创建“兰州织呢总局”,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所官办轻工企业。清光绪四年(1878年),55岁的胡雪岩成立“胡庆余堂”药号,正式营业。胡雪岩在全盛时期开创的胡庆余堂将他救死扶伤的对象范围扩大到全天下所有的百姓。
3、胡雪岩是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浙江杭州。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阜康”钱庄分号,被称为“活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