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与奥本海默之间的裂痕在1954年进一步扩大。当时,泰勒在罗伯特·奥本海默的安全调查听证会上作供,指控奥本海默为洛斯阿拉莫斯前主管及原子能委员会会员。在洛斯阿拉莫斯工作期间,泰勒与奥本海默因裂变及聚变研究的冲突而产生分歧,他成为科学界唯一将奥本海默列为不可靠人物的人。
1、奥本海默有一个妻子。1936年,罗伯特·奥本海默追求过一位研究神经病学的女学生珍·泰特洛克(Jean Tatlock)。1940年,罗伯特·奥本海默跟生物学家凯塞琳·哈利生(Katherine Harrison)结婚,婚后有两个孩子,彼得(Peter)和托尼(Toni)。
2、奥本海默结婚两次。1936年,他向神经病学女学生珍·泰特洛克(Jean Tatlock)求爱。1940年,罗伯特·奥本海默与生物学家凯塞琳·哈利生(Katherine Harrison)结婚,并有两个孩子,彼得(Peter)和托尼(Toni)。
3、例如,奥本海默的妻子凯瑟琳是一个聪明、独立的女人,但她在电影中大多是作为奥本海默的支持者出现。她一直在鼓励奥本海默追求自己的梦想,但她自己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奥本海默的情人是一个复杂的角色,但她在电影中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刻画。
4、他与众多科学界同行有密切交往与合作,但又因为插足至少两位合作者的婚姻而受到道德层面的指责。有些人认为他是天才,有些人认为他装腔作势,有些人认为他是喜爱勾搭女人的花花公子。奥本海默复杂的性格与经历使大部分人忽略了他物理学家的身份,也因此忽略了他在物理学与天文学上的重要贡献。
被解职后,奥本海默在普林斯顿大学从事教学工作 ,美国科学家联合会对他的审查进行抗议,认为他是麦卡锡主义的牺牲品。肯尼迪担任总统後,建议以为他颁发“费米奖”的方式平反。他决定将1963年度美国原子能方面的最高奖——费米奖授予奥本海默,并准备亲自出席仪式。
在被解职后,罗伯特·奥本海默在普林斯顿大学继续他的教学生涯,这段时期,美国科学家联合会公开抗议针对他的审查,他们认为他是麦卡锡主义的受害者。随着肯尼迪总统的上任,他提出了一个平反的方案,计划通过颁发1963年度的“费米奖”来恢复奥本海默的名誉。肯尼迪原本计划亲自出席颁奖仪式,然而,悲剧发生了。
电影《奥本海默》讲述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曼哈顿计划领导者,被称为“原子弹之父”的罗伯特·奥本海默造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故事。《奥本海默》改编自凯·伯德和马丁·J·舍温所著罗伯特·奥本海默传记《美国普罗米修斯:罗伯特·奥本海默的胜利与悲剧》,该书曾获2005年普利策传记文学奖。